农村集体资产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壮大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以其为对象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三农”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对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并通过优化股权设置和资产管理让农民充分地享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虽然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但仍然面临如何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如何壮大集体经济两大现实难题:第一,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不完整、不公平、不稳定以及股份难处置导致农民财产权益难保障;第二,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风险大、利用效率低导致农村集体经济难壮大。
二、主要内容
本文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立足农民财产权益难保障和集体经济难壮大的“两难”困境,将合作制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相结合,构建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界定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分析框架,追溯造成“两难”的逻辑根源,推演实现“双赢”的理论假说。然后,本文以苏州吴中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纵向改革为典型案例梳理其“一揽子”的改革措施,并将吴中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基于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前后两期,分析其如何通过界定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以及如何通过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从而验证本文的理论假说。此外,本文还通过刻画福建省晋江市等5个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案例,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理论逻辑的普适性。最终,本文总结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两难”到“双赢”的实现路径。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充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以及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两权”相匹配是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两难”到“双赢”的“良方”。
具体实现路径应该包括:第一,通过“一揽子”改革充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取消集体股和设置多元化个人股更为公平地将农村集体资产界定到个人,通过股权固化赋予农民更为稳定的股份分红收益。另外,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村集体可以率先推行政经分开,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集体可以先开展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职能分离,制定股份权能拓展方案,待条件成熟后再具体实施,以赋予集体成员更为完整的剩余索取权,强化其对股份的处置能力。
第二,通过完善“三会”等基层民主治理机制提高农民“两权”匹配程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完善“三会”等基层民主治理机制,以强化农民剩余控制权,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从而减少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利用效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第三,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管理者“两权”匹配程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建立以工资和股权等物质性激励为主、以声誉奖励和岗位晋升等精神性激励为辅的激励机制,赋予管理者剩余索取权,以激励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构建以降低信息非对称性和控制自由现金流为主的监督机制(尤其适用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城市郊区等资产存量较大的集体经济组织),以“削弱”或者“分离”管理者的剩余控制权,从而减少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利用效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合作制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用于诠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采用逆向演绎思维,立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境,将合作制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农村集体资产剩余索取权界定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分析框架,找寻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两难”到“双赢”的“良方”;第二,探究了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两权”相匹配的理论逻辑。本研究在辨析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大索取、小控制”和管理者“小索取,大控制”产权安排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两权”匹配的理论逻辑。按照合作制理论,农民占有农村集体生产资料,其“大索取”具有一定的刚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重点加强农民的剩余控制权。按照不完全契约理论,管理者掌握农村集体资产实际剩余控制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贡献大且难监管的人员,赋予其剩余索取权和约束其剩余控制权有利于实现集体资产“两权”匹配。
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拓展: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扩面”阶段,难以利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本研究的结论。随着改革向纵深延展,未来的研究可基于大样本数据,深入检验本研究的结论。第二,本研究案例重点考察了以经营性资产为主的社区股份合作社。随着改革内涵和模式的丰富,未来研究既可分类分析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改革模式和成效,又可综合考察融合两类资产在内的“双资产”联动改革组织形态和成效,亦可对比分析“分类”改革模式与“联动”改革组织形态的区域适宜性和成效差异性。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文的写作想法来源于作者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长期关注,具体的写作思路形成于作者对苏州吴中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农村集体资产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壮大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如何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吴中区从政经分开、股权设置、股权固化、股份权能拓展到管理效率,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是剖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好范例。文章从构思到完稿经历了约一年半的时间,并于2019年8月底正式投稿《管理世界》。文章在投稿后共经历了4次修改,期间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洪银兴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丰雷教授提出了宝贵建议,两位匿名审稿专家先后给予长达16页的修改建议,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文章的理论逻辑,提升案例的验证力度。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管理世界》对论文质量的严格把关和高标准要求。当然,论文的发表也离不开《管理世界》编辑部老师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和严谨求是的学术态度,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