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黄岛区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试验任务为契机,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新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客观现实。
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和农村集体资产状况,扩大改制范围。考虑到该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改制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村庄,并明确了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推进改革的重点和任务,充分保障所有村庄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收益分配权利;立足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改制领域由经营性资产扩大到村集体所有资产。由于该区农业腹地大,绝大多数传统农业行政村“丘陵多、荒山多、荒丘多、荒滩多、荒沟多”,“货币资金少、实物资产少、发展空间小”,提出了将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纳入改革范畴,并明确了不同类型资产改革的着力点和推进路径。
着眼保障农民享有对集体资产未来增值收益的分配权利,提出资产折股量化和按人落实份额。在按资产价值折股量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按成员所占份额进行折股量化的思路,即“确份额不确金额”办法,可避免改制过程中,村级集体资产评估费用高、负担重等“改不起”的问题以及农民对集体资产未来增值收益分配不确定性的问题;在股份设定中,不再设置集体股,只设个人股,个人股由人口福利股和劳动贡献股(农龄股)构成,二者的比例在6∶4至8∶2之间选择。村居“两委”的日常支出全部列入集体经济组织正常支出范围,并写入公司(合作社)章程予以明确。
探索适合村情、顺应民意的改制模式,明晰了不同类型村庄的改制方向。该区将1156个农村划分为三种类型,城中村(集聚性农村社区)100个,城郊村(镇驻地)400个,纯农村656个,在改制的模式上,不追求统一标准,提倡适合村情、体现民意的灵活多样的改制形式。城中村,应对所有资产进行金额化量化,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合作社;城郊村,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可以成立公司或者股份合作社,相对较少的可以成立经济合作社;纯农业村,在完成资产资源确权和成员界定后,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同时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扩大股份合作的范围。
打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识误区,明确提出“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考虑到部分干部群众,认为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分钱分物”和“改制后集体经济就能立即得到发展”的认识误区,明确实行“效益决定分配”的基本原则,使集体经济组织走出了居民福利分配“只能高、不能低”的困境,有效避免了超收益分配、举债分配问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更加规范合理。
2015年全区共在161个村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部改制成为农村经济合作社,落实股东11万余人,量化集体资产约26亿元。2016全区已有720个村启动了改制工作。
改革充分保障了农民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并有力地“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村庄成立合作组织以后,有了经营发展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投资、融资、参股、注册新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依法监管和民主决策。农民成为股东后,由于经济组织的经营情况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会更加关心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