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皋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陈锡文:有足够利润 不担心没人种地
发布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3月8日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城镇化浪潮之下,如何激发农民返乡创业热情,如何用好国家农业资金,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等问题,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思考的新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接受央视网记者专访时说道,“不担心没人种地没人打粮,华尔街收益那么高,也不是所有人都干得了。”

  央视网:今年两会报告专门提到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您认为需要哪些配套设施来保障农民的创业热情?

  陈锡文:这十几年下来,从国家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路电水气这些基础性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对返乡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提条件。

  当然,从具体的角度来讲,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资金怎么解决,不可能都靠国家补贴,应当有专门支持返乡创业的信贷政策;比如说用地怎么解决,不能随便放开乱搞建设,一些临时性的建设,可以利用过去废弃房屋;再一个是社会保障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确实不是一下子都能解决,但是总得来说,当地政府应当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央视网:这两年粮食价格下降的比较厉害,农民种粮收入降低了,您觉得有什么对策来提高农民收入?

  陈锡文:有一段时间,粮食价格确实过高,过高不是说农民得了多大好处,而是和国际市场相比太高。比如说玉米,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到中国口岸,落地完税以后的成本价一般在1600到1700元/吨,每斤就是八毛到八毛五,我们有一段的时候东北玉米价格到了1.12元,这个显然就卖不出去了,政府收进来都堆到库里,进行改革是必须的。

  去年在东北推行玉米市场价补分离政策,提出市场定价,现在东北玉米基本上回归到和进口玉米差不多的价格,价格合理回归了,市场就回来了,别人进口就进不来了。但是农民确实也受了损失,过去1.12元,前年是1元,现在今年一下子降到七八毛,每斤就要损失两三毛,对农民影响比较大。

  过去价位为什么高?因为有政府的补贴在里面,现在市场决定价格,政府的补贴就从价格里拿出来了,但是拿出来并不是财政收回去,拿出来之后要以其他方式继续给农民补贴,所以今年中央财政对于东北的种玉米农民生产补贴支出大概400亿,一亩地补贴150元到170元,这样多少对农民是一个补偿。

  我想农民兄弟也要谅解,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就是价格跌下去政府又给补贴,两个加起来,不能让这个价格比过去还高,还高(农民)就会继续种,继续种不是更过剩?所以两者加起来农民得到的,应当比过去低一点,但是至少能够不让你亏本。其他品种也有这样的问题,需要借鉴推广运用东北经验。

  央视网: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年轻人不愿意在家乡种地了,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会不会担心出问题?

  陈锡文: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化城镇化是挡不住的潮流,农村的人口逐步到城镇去,变为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这是一个规律,发达国家也是更多的老人剩在那儿,更多年轻人进城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人口减少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我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某种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改变不了的。政府要做的,第一就是农村老人的生活问题,第二是农业生产品种问题。不可能以后农业没有后来人,没有接班人,从经济活动讲,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这个产业一定有人做。我不担心说有朝一日没人种地没人打粮。

  央视网:今后,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能是一个方向,您有什么建议?

  陈锡文:总理专门讲过,我们农业规模小,这是人地比例关系,资源禀赋决定的,我们自己改变不了,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步,更多的人进城了,农村留的人少了,土地经营规模就有可能扩大。总体来看,我们土地经营规模跟新大陆国家,跟美国、跟加拿大无法比,单靠土地流转集中规模不够,还可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进行土地托管、代耕、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扩大服务的规模,来替代土地经营规模的不足。(记者 兰军 李春海 王天语 杨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