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皋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7-02-04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1月23日      来源:金融时报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201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已有一年时间。改革实践的成效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教授对记者表示,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做强国内农业为导向,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能力优化与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解决我国农产品成本偏高和农产品竞争力偏弱着力。

  改革实践的成效

  记者:根据中央部署,2016年我国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改革的成效如何?

  李国祥:2016年,我国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目标,结合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特别是在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各地纷纷开展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效显著。

  2016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经约六成,为加快放活承包地经营权和促进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近年来受市场不利因素等影响,出现了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偏高而农业收益下滑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业投资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一些地方种植大户甚至出现了退地弃耕现象。2016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在继续明确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基础上,首次明确相对独立的经营权的权能,进一步激励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现代农业,有效地优化了农业经营组织结构,促进了农业经营体系功效的强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的出台,不仅有效地抵御了农业发展受市场的不利影响,而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加快成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在加快形成。

  2016年,我国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水平的首次下调,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放弃以及价补分离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赋予政策性收储价格的弹性,发挥预期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实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粮食需求下降和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格局被打破。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品质差价、地区差价在粮食收购市场已经充分显现。同时,我国已经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并由此构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两大农业补贴支持体系,一些地方将“三合一”补贴发放与农民是否焚烧秸杆和滥用化肥农药等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一年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避免了农民增收过度下滑的势头,为农业农村工作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到了抓手。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部分大宗农产品储备规模过大且出库困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多年难以解决的棉花库存大幅度下降,玉米去库存也取得成效。2016年,我国政策性收储粮食销售规模超过1000亿斤,同比增长两倍多。我国经历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结构调整。每轮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普遍低迷,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虽然没有扭转农民收入增速回落的态势,但是农民增收势头没有出现逆转,这与过去两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截然不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缓解了短期矛盾和问题,而且为农业农村发展长期累积性矛盾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2016年实践,人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和完善政策等为主要抓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达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目的。对一年来实践的总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体制改革,又不能等同于仅仅是农产品生产数量增减的结构调整,而应该是将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二者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意义,既有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又有政策完善;既有生产数量增减和质量安全提升,又有经营组织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的现实意义

  记者: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您谈谈这一改革有哪些现实意义?

  李国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和购买意愿,更加注重丰富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和健康中国多功能,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大局的大势,不仅更好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确保农业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业不萎缩、农村不凋敝。

  多年来,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逐渐形成了以追求农业增产为主要目的的支持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避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国家实施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更是明显地向高产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倾斜。只有不断增产的地方政府,才能得到国家奖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业多功能方面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不得不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国内农业支持政策,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结果是农业不断萎缩,像大豆和油菜籽一样受国际市场冲击的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就可能会出现。没有政府推动,已经形成的以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必将长期持续下去。我国已经形成了激励农民只关注生产农产品数量的市场环境、支持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了多赚钱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要打破农业上赚钱只能靠数量增长的格局,突破农业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无法在经济上得到合理回报的约束,根本的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农业支持政策的智慧性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培育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的新动能,这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重大现实意义所在。

  深化改革的具体思路

  记者:您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具体思路?

  李国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做强国内农业为导向,继续围绕国内农业生产能力优化与农产品物流和储备供给体系建设着力,围绕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投融资着力;围绕解决我国农产品成本偏高和农产品竞争力偏弱着力。

  一要优化农业生产能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动摇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此,要对我国农业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要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必须要加大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力度,整合理顺现有补贴,充分发挥好农业补贴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激励地方更好地运用补贴手段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

  优化农业生产,必须要加大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力度,整合理顺现有补贴,出台与世贸组织相容的农业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好农业补贴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激励地方更好地运用补贴手段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

  二要加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尽可能缩小最低收购价范围,拉开不同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差距,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使用价补分离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品牌建设,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农村要素优化配置,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关键是建立优质优价机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要继续执行,但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要在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消耗过度等不适宜生产地区停止托市收购政策。在粮食功能区,实施托市收购政策除了水份和杂质外还应包括营养含量和纯度等来共同决定价格。不再实施托市收购的和没有实施托市收购的农产品,政府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并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方向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业比较优势。

  三要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要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增加最终使用者自主实施权;尽可能减少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不足难题,提高财政支农效能。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资回报期长,风险大,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农业投资过多依赖财政。在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中,金融资本要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降低农业融资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抓住农业财政投入机制转变契机,多方式、多途径投资农业,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要探索降低农业成本的新途径、新机制。要更多地依赖科技进步和社会化服务发展来解决农业化肥投入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难题,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推广力度,提高肥效和药效,降低化学投入物成本。要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促进农机替代劳动力作用。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引导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建立农村土地要素报酬合理分配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过高难题,把农业的无效成本切实降下来。

  五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和限制因素设计新机制实施新政策。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其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供给已经在很多程度上由高度开放的市场机制决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