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皋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土地流转费无险可保,种粮大户受灾损失难挽回
发布时间:2016-11-21     浏览次数:     来源:

2016年11月4日      来源:新华日报

 

  3日,连续两个大晴天之后,收割机终于可以下地作业了。赶着好日子,溧阳市南渡镇种粮大户潘雪英开始忙着收割稻子,半天下来,过磅一称,产量高的田块亩产550公斤。由于今年稻穗出现发芽现象,亩产比正常年份低100公斤左右,夏天洪水过后补栽的田块产量更低,只有350公斤左右。
  “前几天,财产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来看过了,认定300亩稻子属于理赔范围。”潘雪英告诉记者,夏粮理赔款早在9月就已拿到手,500多亩小麦获赔5万多元,这笔钱对她来说是及时雨。
  “粮食损失有保险可以补偿,农本能收回来,但土地流转费还得交。”潘雪英话锋一转,她流转的土地每亩每年流转费是890元,比农本投入更大,但这块投入没有保险,不是不想投保,而是没有这个险种。
  “地里长的粮食能投保,能不能给地也上保险?这地是付了流转费的,是一笔财产。”这名年轻的种粮农民说,现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大部分由政府财政出,农民只要出很小一部分。这么好的政策,放在以前每家每户种承包田时,最好不过了,受灾有保险,至少把农本补回来,就不会有大的损失,因为土地没有成本。可现在,种粮大户的地都是流转过来的,如果单单保农作物,不保流转过来的土地,受灾以后得到的补偿远远不够投入的成本。
  抱有同样想法的种粮农民很多。沛县魏庙镇协心种植家庭农场主郑茂栋种了2600亩水稻,受超长雨水影响,今年倒伏200多亩。他办的农业保险,每亩地一季缴8元,根据往年经验,就算是绝收,一亩地不过赔几百元。郑茂栋有一笔账:流转土地的租金,每亩每年1000元,农本也要近千元,这样算下来,每年投入要四五百万元。他坦言,如果土地流转费这块投入有保险,他肯定愿意投保。
  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种粮大户章瑞林流转了600多亩地,由于地势较洼,今年受涝严重。“500多亩粳稻都受灾了,其中180多亩至今还泡在水里,得过几天才能收。”他估计,每亩稻田今年至少减产200公斤,而且发过芽的稻谷卖不出好价钱。
  去年章瑞林种的水稻有100多亩倒伏,保险公司赔了7500元;今年小麦赤霉病严重,保险公司赔了1.5万元。“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亏大了。”他说,保险公司赔的是农作物损失,不保土地流转费。
  横梁街道方山村种粮大户徐永春流转1300多亩地,他说,不管收成如何,每亩520元流转费一分不能少,而且是先给钱再种地,一下就要交近70万元。粮食都是长在地里,没有地哪来粮,怎么就不能连粮同地一起投保?
  不只是种粮大户,其他种植户也有这种需求。丰县三十五里庙村龙地庄园农场有1023亩果树,在年初大雪严寒中几乎“全军覆没”,农场主王辉损失近200万元。“保险只赔果子的损失,不赔树的损失,我一分钱都没得到。”他一直想不通:树要是没了,哪来的果?不过,损失再大,每年100多万元流转费一点不能少。他直言:果树不能保险,流转的土地也没有保险,一旦资金跟不上,就面临干不下去的危险。
  沛县张寨镇张庙村集体有个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每年租金近70万元。村书记王景光说,国家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流转让土地向家庭农场和大户集中,不过流转费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如果收成不能保证,这笔钱很可能收不回。所以,农民一直盼望降低土地流转费等高投入的风险,希望能通过增加险种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流转的土地究竟能不能纳入保险范围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孙益民告诉记者,江苏现行的中央补贴型水稻保险金额分三档,分别为400元/亩、550元/亩、700元/亩,保费为4%,并享受中央、省、县三级补贴,农民出小头。目前没有明确的流转土地保险,但已有地方提高保险保额,实际上考虑到对流转土地的保险。
  南通市已对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水稻保险保额提高至1200元/亩,并对水稻开设附加保险,即在水稻保险提标承保的基础上,附加500元/亩的保险,保费交纳比例为:县(市)区财政、新型经营主体分别承担40%、60%。当然,参保对象是有条件的,必须是种粮100亩以上的“全托管”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参保面积以土地流转经营合同为准。“在多数地方,流转的土地如要投保,只能通过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保费较高,不是农民能承受的。”孙益民说,南通由地方财政补贴农民提高保额,财力允许的地方可参考这种做法。
  本报记者王 岩仲崇山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