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皋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雷同化格式化
发布时间:2016-04-25     浏览次数:     来源:

2016年4月24日     来源:解放日报

 

  编者按:本月,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发布2015年度研究成果,43个课题报告新鲜出炉。这43个课题报告内容涉及科创立法核心制度、地方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预算审查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等重点课题。包括研究会层面集体课题2个(其中科技创新立法核心制度研究另附分课题5个),研究小组集体课题4个,与郊区经济促进会合作课题1个,会员个人领衔课题7个,与各区人大工作研究会合作课题23个。

  为了客观评估课题研究水平,提高研究质量,研究会改进研究报告的评审方法,除邀请常委会相关专家对研究会层面和各研究小组的课题报告作第三方评审外,还邀请市、区两级研究会负责人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区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完成的课题开展专题评审,在各课题负责人自叙介绍后进行票决,保证选出的优秀成果体现区县人大研究工作的水平。经评选,43个课题中7项获得2015年度研究会优秀成果、14项获得2015年度区县课题优秀成果奖。

  本期人大专刊聚焦其中几篇课题报告。

  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10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理想中的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联合开展此项调研,日前提交一份《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在调研组看来,建设美丽乡村,要注重各区域中的整体布局、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特点,而避免雷同化、格式化、表面化。

  上海村庄具有城市社区特征

  “‘三农’问题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自然地逐渐发生分离。”课题组负责人袁以星说,当前,上海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至2007年已达86.81%,在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农业、农村、农民”分离的趋势。

  本市郊区农业户籍人口约200万,郊区居民约300万,真正靠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不超过30万。调研组发现,从2000年到2007年,本市农村户籍人口从335.47万降为181.92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从256万降至219万,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从81.45万降为51.78万,就业的非农化从68.18%进一步提高到76.36%,本地农户中36.2%的农户已经不再经营耕地。

  伴随郊区新城的兴起,郊区非农经济逐步将向新城和重点城镇集中,带动的必然将是农村人口就业和居住与农村进一步分离。调研组发现,在本市郊区部分地区已出现了工业化小村镇地区,其生产方式已经工业化,生活方式已经基本城市化。

  在课题组看来,这些地区本质上已经不是乡村,其社区管理也很有特色,居民满意度较高。比如,嘉定区安亭镇联西村已经乡村工业化;宝山区顾村镇星星村依靠周边工业化发展实行社区化管理;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村级工业园区等。

  袁以星说,这些地区,离工业区很近或者本村具有很强的园区经济,因此村级工业经济非常发达,为农民的就业城市化及生活城市化打造了很强的经济基础,从而村庄建设具有很强的城市社区特征。

  明确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谁

  在调研组看来,本市郊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侧重形态规划,缺乏宏观视角。尽管各区县都对计划实施的美丽乡村进行了规划,有部分乡镇还外聘设计公司进行设计。但是总体上看,对美丽乡村的功能定位缺乏明确的界定,对不同区域的乡村应该凸显怎样的功能还缺乏区域性的分类指导。从而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农民到底应处理好哪些关系,缺乏系统性的有效衔接,整个规划难以和区县的农业产业规划、区县城镇规划及五年规划纲要进行有效衔接。

  调研组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避免为建设而建设,要明确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谁,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机制。

  袁以星说,要把美丽乡村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体系,不仅要做好一个个村的形态规划,更要注重各区域中美丽乡村的整体布局、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特点,避免雷同化、格式化、表面化。调研组认为,要根据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村庄人口结构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类指导,使规划既从实际出发,又有发展的眼光,充分体现都市村庄的特点。

  带动农民增收是关键

  “美在生态,根在文化,富在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如何促进农民的增收成为最大的难点。

  从本市农村各类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看,有的依靠农产品为主,有的依靠农家乐旅游带动,有的靠工业化带来的租金。从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情况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及乡村工业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调研组也指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成员的职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企业化经营能力还比较弱,是当前必须关注的重点,只有提升他们企业化经营能力,才能带动农民增收。

  调研组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看农民拥护不拥护、农民满意不满意。尊重农民的权益不仅在于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还要高度重视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要防止和避免通过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决策程序来剥夺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利,更要防止和避免行政强权推行而无视农民的基本权利。

  在调研组看来,建设美丽乡村,还要高度重视培育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借鉴和引入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让农民既成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劳动者,又成为开发美丽乡村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