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如皋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村三资管理渐成腐败频发区域:不规范乱象丛生
发布时间:2014-10-31     浏览次数:     来源:

2014年10月28日 作者:时圣宇 谭必清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农村“三资”的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渐成基层腐败频发区域。

  记者注意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全国多地对农村“三资”的管理问题推行集中整治,“三资”管理正步入有效监管轨道。

  农村“三资”管理乱象重重

  在一些农村,“三资”管理多年来缺乏统筹,乱象丛生。

  有的村存在会计、出纳不分家,账、钱、权由村支书一人掌管;有的村集体资产往往流向村干部的关系户,普通村民不知、不问、也问不了;有的村集体资源成为村干部自家资源,有多少、在哪儿、谁在用,都是一笔糊涂账。很多农村上访事件皆起因于农村“三资”管理混乱。

  “比如村里的厂房租赁,有人托了关系,可能厂房就低价租赁给他了,有的甚至都租到了30年以后,吃掉了子孙饭。”浙江永嘉县溪口乡的一位村干部说。

  农村的厂房、门面等资产的管理混乱,租赁价格不公开,口头、长期、低价的合同的存在,明显扰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的“三资”管理混乱还容易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疏远干群关系,诱发不稳定因素。

  “以前,村里广场上新增了健身器材,会有人怀疑村干部是不是多买了一些拉回自家去了。”陕西高陵县湾子镇湾子村村民张大妈说。

  也正因为针对农村“三资”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很多农村矛盾由此而生。据统计,高陵县近3年涉农的230起信访件中,有217件与“三资”的管理有关,占涉农信访总量的80%;发生在农村干部中的98起违纪违法案件,有85起都与农村“三资”有牵连。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亦较突出。今年8月,隶属湘西的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依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足见对农村“三资”进行有效监管,刻不容缓。

  “‘三资’是农民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信访的焦点,管理不好,就会成为矛盾点。落实群众路线,必须通过清理农村‘三资’,给群众亮出一本‘明白账’。”州委书记叶红专说。

  清“家底”、交“明账”、拍“苍蝇”,给群众一个明明白白

  今年4月,湘西针对农村“三资”的全面清理开始启动,重点清查“三资”总量、财务账目、“村账乡管”等情况。

  截至目前,全州共清理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34亿多元、资源43亿多元、资金11亿多元及州、县市直各部门直接拨付到村资金28亿多元,比清理前登记在册和登记入账的“三资”多出近60亿元。同时,全州自查自纠出各类亟待解决的问题477件,清理出各类违纪资金10810万元,其中私设小金库5392万元,乡镇侵占、挪用、平调2366万元。

  在山东,梁山县马营镇专门抽调了镇纪检、财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三资”管理工作组,对各村“三资”管理督查,对违反财务收支管理规定、违规使用村集体资源等行为,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党政纪处分,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在农村“三资”清理过程中,重点把好清查登记、群众参与和公示公开三关。据统计,全区已有369个村(居)完成清产核资,涉及金额10.45亿元。合同规范后,村集体收入年增加1.17亿元。此外,柯桥区村级所有收支项目都以现金流水账的形式在财务公开栏公布,“给村民一个明明白白”。

  各地在“三资”清理中,也发现了不少腐败线索。一个个侵吞群众利益的“内鬼”被挖出, 一个个“苍蝇”被拍落。

  “吃‘皇粮’的人岂能再在农民身上‘揩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曹世凯说,“对侵吞农民权益的‘苍蝇’,一定要拍!”

  今年4月以来,湘西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涉及农村“三资”的贪腐案712件,现已立案4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0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退还集体资金115.13万元,上缴违规违纪资金306.29万元;追缴家电下乡、农机购置、家电以旧换新等“三项补贴”违纪违法资金3632万元,刑事立案追责20件,党纪政纪立案10件,涉及科级以上干部5人。

  下猛药还需重长效,给“村官”权力装上“铁笼子”

  猫儿乡某村村支书贪污集体资金300多万元;龙潭镇某村村支书私自处置集体资产100多万元……

  翻开湖南花垣县农村“三资”案件卷宗,一些“村官”违法违纪的案件令人扼腕惊叹。

  “遏制‘村官’腐败,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湘西“三资”清理办主任田轶一针见血。

  为有效预防村干部的腐败,湘西在全州165个乡镇都配备纪委书记和纪检干部,2127个行政村都配备纪检员,农村基层纪检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州纪委创新制度建设,在农村推行“四四四制”:议事方面,规范“四议”(提议、商议、审议、决议)程序;监督方面,实施“四督”(民督、村督、乡督、县督),把好村级“三资”监督员、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账乡管”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县财务监察工作小组四道关卡;公开方面,实施“四公开”(栏公开、网公开、短信公开、会上公开),每季度在村公开栏公开党务村务、在政府网公开财务管理与使用情况,给村民群发短信广而告之村里大小事务,年终召开村主干“双评双述”会,向全体村民公开述职述廉,使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让村干部手中权力规范运行。

  绍兴市柯桥区则于清理农村“三资”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在全区13个镇(街道、开发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产权的确权发证;同时,出台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将农村集体“三资”重大变动纳入镇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交易。“这样一来,既规范了交易,又活跃了农村经济发展。”柯桥区一位村干部说。

  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审计,是梁山县为规范农村“三资”建立的管理制度,“每一任村干部卸任前都要交好一本‘明白账’”,并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江苏金湖县则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村级资金管理较混乱的问题,制定管理办法,实行村账镇管。陈桥镇村级收入全额按时上缴镇“三资”账户,资金使用的严格审批制度杜绝了财务违规现象和新的债务发生。

  各项制度成为一道道“紧箍咒”、一个个“铁笼子”,将权力规范在制度之下。最近,湖南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位当了十多年村干部的同志说,明显感觉到现在“钱花得不自由了”。

  “以前村里想干个什么事,群众不支持,总怀疑村干部要把钱往自己口袋里搁。”吉首市马劲坳镇隘口村村支书张智文表示,对农村集体“三资”加强监管后,群众心里亮堂了,村里不论做什么,大家都积极出谋划策。